时间:2022/10/22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 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00353473777029651&wfr=spider&for=pc

韩庆祥

《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》一书,上起《诗经》,下至晚清,跨越年,仅唐诗就占了全书一半。这其中,岑参入选13首,超过同时代的实力派大咖而位居第一。

唐代是充满阳刚之气的朝代。所谓“盛唐”,是用实力打出来的。隋唐之初,突厥族控制着北部疆土,轻易就能兵临长安城下。当时,唐太宗刚刚上台,实力不足,只能遵照旧例,继续向突厥称臣,岁贡金帛。史上称作“渭水之盟。”

唐太宗如此英雄,此仇焉能不报。三年后,他派大将李靖,五路出兵,肃清了盘踞山西定襄的东突厥,打通河西走廊,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。太上皇李渊高兴地夸道:“我儿子能灭突厥,报了我称臣之辱。”

百年征战,烽烟传檄,有骨气的文人投笔从戎,到边塞建功立业。比岑参成名早些的王之涣、孟浩然、王昌龄、李颀、李白、王维、高适、杜甫等,都有边关诗、塞下曲在坊间传唱。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......”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”这些诗人写的边关,泛指幽、并、凉三州,离京城都不远。

当代学者郑振铎评说,唐人边塞诗虽多,但作者多是站在外围发表的感叹,“类皆扑风捉影”。他说,只有岑参频繁往来于沙漠雪山,“句句从体验中来,从阅历里出。”写火山“火山突兀赤亭口,火山五月火云厚。火云满山凝未开,飞鸟万里不敢来。”不是亲临其境,难以如此逼真。史料记载,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,在公元年,曾跟随大将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登基,到过西域。由此说来,真正纵马轮台、放歌天山南北的诗人,非岑参莫属了。那么,岑参这位边塞诗人是如何“炼”成的?

岑参(-)祖籍南阳人。其曾祖岑文本及伯祖有三人曾高居相位,其父岑植两度官至刺史。岑参5岁读书,9岁能文。29岁中了进士,授予“正九品下”的兵曹参军,在京城,守着妻子儿女过着体面的生活。他的朋友圈里,有王维、高适、杜甫、颜真卿等比他年长的名士。每次饮酒畅谈,岑参都流露出要效法张骞、班超,去西域建功立业的志向。颜真卿担任武部员外郎,去安西宣旨时,就把岑参的心愿转达给了节度使高仙芝。

天宝八载,34岁的岑参获得了边塞幕府中掌书记职务,这肯定是颜真卿牵的线。不然,人才济济的长安城,“组织部门”哪会启用这个九品“芝麻官”。

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岑参,他的人生,因走出长安的那一步而改写。前往安西都护府,理想很丰满,现实极残酷。过了阳关,眼前是莫贺延碛大沙漠,长八百里,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也没水草,真是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。他是诗人,漫长的行旅,一路有诗为录:“沙上见日出,沙上见日没。悔向万里来,功名是何物?”走进无边无际的大沙漠,才感到生命何等渺小,功名有何用?

迎面有人打马而来,是边关入京使。突然看到“老乡”,岑参一下子牵挂起妻子儿女。没有纸笔,只好请对方给家属传个口信了。“故园东望路漫漫,双袖龙钟泪不干。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”你看,西行途中,与素不相识的人相遇,打招呼,捎个口信,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个情节,却成就了一首著名的七绝——《逢入京使》。岑参一定目送着入京使远去,长叹一声,拨转马头,向着遥远的边疆走去。由于情感饱满,历代诗选都看重此诗。

他沿天山南麓跋涉,过吐鲁番写道:“走马西来欲到天,辞家见月两回圆。今夜不知何处宿,平沙万里绝人烟。”沿途看到两次月圆,正是月亮走,他也走,“哪知故园月,也到铁关西。”月亮陪他一路西行。晚上,住进银山碛驿馆。他手里有朝廷文书,到达驿站可喂马、住宿,一日三餐免费,他的诗反映出唐朝的边塞管理还挺完善。再过铁门关就到安西了,“银山碛口风似箭,铁门关西月如练。丈夫三十未富贵,安能终日守笔砚。”看吧,咬着牙关经历艰险,还是要建功立业。

年末到达安西,过了除夕,开始在安西四镇间穿行,他在《安西馆中思长安》写道:“家在日出处,朝来喜东风。风从帝乡来,不异家信通。”思乡的游子把东边吹来的风也当作传递家书的信使了。

岑参的“诗”就是“史”,后代学者,把岑参诗集翻来覆去的考证,来研究他的西行轨迹,挖掘唐代屯边史料。

两年后,岑参回长安探亲。天宝十三载,39岁的岑参又官升一级,到北庭(北庭地址在今乌鲁木齐北边吉木萨尔县)节度使封常清属下,任支度判官(负责军资粮仗)。唐代节度使属下分为副使、行军司马、判官、掌书记四级官员。

再次戍边,已经轻车熟路了,常常出使罗布泊、玉门关查验军备粮草。“自逐定远侯,亦著短后衣。近来能走马,不弱幽并儿。”这位京城相门后代,穿起前长后短的大衣,能飞身上马,骑术与胡儿无异了。

在封常清率军西征时,岑参送至走马川,写出《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》:“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,平沙莽莽黄入天。

轮台九月风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,随风满地石乱走。

匈奴草黄马正肥,金山西见烟尘飞,汉家大将西出师。”

他用跳跃的三句式,来描写荒原上的夜风,把石头吹得乱走。岑参不是夸张,前些年,新疆铁路线上发生过火车被大风吹倒的事故。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连夜行军,军情何等急促?如果按两句一韵来写,哪会产生如此震撼力。此诗构思奇崛,诗句凝练深沉,气魄雄奇瑰丽,成为盛唐边塞诗扛鼎之作。

其后,岑参为一位同事送行,又创作出一首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”在这寒冷孤寂的边城,面对满天飞扬的鹅毛大雪,诗人眼前幻化出家乡的梨花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这两句诗,是岑参用心血锤炼出来的。一千多年来,中国人对飞雪的描写,由此定格。“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”在如此严寒的天气里,岑参和将士们为国戍边的豪情跃然而出:“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”

这幅天山雪后壮行图,随着武判官回京,越过天山、昆仑、祁连山的迷漫风雪,飞往内地。他的一首首诗歌写于轮台,叫响长安,确立了他戍边诗篇的绝对高度。大唐有着全民读诗的风气,那时候估计也没搞过“全国七律七绝诗歌大赛”,可好诗却会不胫而走,诗人的地位当时就已分出伯仲。

岑参离家多年,纵马汉代与唐代两处轮台,驰骋哈密、吐鲁番、塔里木各地,自有诗篇作证。不料,在新疆吐鲁番古墓考古中,还有几页账单为他作证。上面一笔一划写着“天宝十三载,八月二十四日,郡坊马六匹迎岑判官,食麦四斗五升。付马子张计仵”同年十月二十五日“岑判官马七匹,共食青麦三豆(斗)伍胜(升),付健儿陈金。”(驿卒的名字叫陈金)这些马料帐,记载了岑判官曾在前后两个月,带领随从两次跨越天山。把其千年之前的行踪精确到年月日,成为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珍贵文书,也丰富了大唐西域史。

岑参42岁那年,安史之乱平息,他随肃宗还京,和杜甫同朝担任谏官。春风得意之际,他两人还和贾至、王维以《早朝大明宫》为题,写出了四首七律,均收入《千家诗》。当然,这类颂扬帝宫气象、堆砌辞藻的唱和诗作,虽被诗家奉为佳作,其实没有积极意义。假如他没有边塞诗,也就没有文学史上的地位。

50岁时,岑参授嘉州(四川乐山)刺史,行前将女儿水仙的婚事办妥,留下夫人与女儿女婿相伴,然后入蜀。55岁,辞官东归途中,卒于成都旅舍。

后人将其诗作辑成《岑嘉州诗集》刊行于世。陆游赞曰:“尝以为太白、子美之后,一人而已。”明代济南边贡也在刻印岑诗时赞其诗作“夫俊也、逸也、奇也、悲也、壮也五者,李杜弗能兼也。”

纵马轮台的岑参,在他存世的首诗里,有70多首戍边诗。它们和历代气势磅礴的边塞诗相汇合,高扬着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,鼓舞着中华优秀儿女,在献身国防、建设边疆的复兴大业中,用青春和热血来守卫美丽的祖国。

(此文还参考了《边塞诗雄岑参传》、《岑参诗笺注》等著作)

作者简介:韩庆祥,退休赋闲,热衷读书写作。系山东散文学会会员,历下区作协会员

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

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,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。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2126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